其他
【七秩足迹】党建篇:凝聚磅礴之力
开栏语
70年峥嵘岁月,70年玉汝于成
从只有2个专业200余名师生的白手起家
到在校生2万余人的综合性大学
东林背倚莽莽林海,扎根幽幽黑土
以其生生不息的意志品质和锲而不舍的拼搏努力
为祖国的林业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书写了璀璨夺目的盛世华章!
党建篇:凝聚磅礴之力
建校初期:艰苦创业,奉献担当
1952年7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国家以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建立了东北林学院,同年10月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并入。
为了共和国的林业教育事业,一支百余人的师生队伍义无反顾,惜别江浙水乡、西子湖畔,在黑土地上深深扎根。从此,在东北这片沃土上,一座根深叶茂而又革故鼎新的学府巍然伫立,一群学高身正而又志向高远的学者凝神聚力,开启了新中国林业高等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首任校长刘成栋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我们建校时,是比较艰苦的,条件也是很差的,当时有那么多从南方、从全国各地来的教师,他们放弃了比较熟悉、比较习惯的生活,跑到中国最北方,来吃玉米面饼、玉米碴子粥……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是不可能建设好学校的。”
从人间天堂的美丽杭州到塞外风寒的冰城哈尔滨,很多师生生活不习惯、思想不适应。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党委把解决师生思想认识问题放在首位,组织师生进行政治学习,刘成栋等党员带头向全院师生做时事政策、形势任务报告,讲授《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以及经济政策、文教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等。在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下,广大师生增强了对新中国的热爱,大大提高了革命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为学习苏联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建校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实际情况,学校党委提出了“建校伊始、创业维艰”的口号。1955年,学校破土兴建主楼,院长刘成栋、党委书记王禹明挖下第一锹土。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校师生组成工程队,自己动手,在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成了清幽秀丽的校园。
1956年12月,《校刊》在头版头题发表了《克勤克俭、办好学校》的文章。团委也号召全体学生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学校一切用品,精心使用仪器,弘扬艰苦朴素精神,为学校节省行政开支。
这种优良校风还体现在教学、科研和学校生活的许多方面,许多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自力更生建设实验室,当时学校经常发布各项公杂费的开支,鼓励师生增产节约。
1958年学校党委决定在帽儿山林区创建以次生林的经营改造为重点的实验林场。一支由党员、教师、工人组成的建场队伍开赴荒山野林,披荆斩棘,开始了艰苦的战斗。据刘国城回忆,刚进到山林里,住的是简陋的草房,房子很低矮,还得睡二层铺。开辟之初,蛇很多,有的同志早晨醒来发现大松花蛇竟也入于被榻之间。大家调侃道:“你成了许仙了。”刘成栋要求大家学习南泥湾精神,开荒种地,要进得去、待得住。于是,在春耕开始后,在机器和耕马不足的情况下,东林人发挥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人拉犁”精神,10人拉犁、1人扶犁,完成了翻地、播种任务,为林场开发打下基础。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正是因为党员干部“我先上”,带动了更多人的“跟着上”,走过建校初期的艰难,学校党委不仅构建起今日东北林业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与框架,更留下了“人拉犁”精神的宝贵财富。
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国的需要而发生改变,但是学校党委带领东林人铸就的热爱祖国、奉献担当、艰苦创业的精神,却会穿越时空,永远激励着东林人奋勇向前。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争创一流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迎来了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转折,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各项成绩再上层楼。1985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东北林学院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开启了学校建设的新篇章。
1990年,学校建立党委中心组,规定学校党委成员、纪委委员,各处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参加学习人员。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学习计划周密,为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师生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力推动了学校中心工作。1995年国家提出了“211工程”建设规划,由于“一部一所、一省一所”的限制,学校没能进入“211工程”。学校党委果断决策,在全国率先提出自筹经费进行“211工程”建设。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自筹经费的开阔思路;没有行动的魄力,就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苦寒梅香。在自筹经费进行“211建设”之初,面对师生的彷徨,是学校党委的坚决,坚定了大家的信心,是党员的先锋作用,汇聚起大家心往一处想的磅礴力量。
复兴征程: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强根固本夯基础
学校党委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在坚守党的政治立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政治能力上下工夫。
学校党委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着重抓思想教育、意识形态、文明校园建设,实现党委中心组学习严格化、校领导上讲台制度化、干部学习培训规范化、教职工理论学习经常化。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常态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深入认真的学习,全校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不断提升。
作风建设上,坚持制度化约束与常态化严抓并重,着重抓工作秩序、抓工作作风、抓八项规定的落实。学校清理办公用房,刹住奢靡之风,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开展作风检查,推动作风改善。
纪律建设上,着重整章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学校出台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每年定期召开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制定廉政建设工作要点。
学校党委把党建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真抓实干,凝心聚力、促进发展。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谋划科学发展,稳步推进综合改革,通过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制定并落实“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构建一流人才培养新格局。
学校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落实“四个回归”,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本为本”落到实处。
学校的“树人工程”深入推进,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我是辅导员》《东林师说》等一批成果接连涌现,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
学校党委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激励党员干部广泛参与,深入泰来,扎实推进教育扶贫。选派扶贫干部、落地实用技术、开展专题培训,多项扎实举措让泰来的贫困群众得到实惠,顺利实现摘帽脱贫,开启乡村振兴之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党委以党建为办学治校基本功,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助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动力。
特色鲜明担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
作为生态文明底色厚重的高校,学校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弘扬“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唱响主旋“绿”,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浪潮,担负生态文明建设使命。
学校出台了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建立了本、硕、博一体化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在各门思政课中融入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还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置生态文明专题,构建以生态类课堂教学为主干、生态讲坛为依托、学生社团为支点、易班网为平台的“四维”教育体系。学校打造主旋“绿”校园文化品牌,课堂教学强化生态绿色理念、校园环境营造生态绿色氛围、自然景观展现生态绿色魅力、人文景观传递生态绿色思想。学校每年结合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环保节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20余场,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态。2021年,学校正式实施“支林”计划,选派优秀推免生深入基层林区工作,解决林区人才紧缺的困境。
整合资源,开展生态文明研究。学校充分发挥林学、林业工程等优势学科和生态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特色专业的作用,开展生态领域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以及海外合作大学全球生态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联合攻关,构建和优化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学术体系。学校创建了国内首家生态文明研究中心,2005年召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产生广泛影响。学校立足黑龙江生态大省的省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咨询与制度设计,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小兴安岭的林权改制、大兴安岭的生态功能区规划、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构建等国家和地方建设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挥优势,开展生态文明科普。学校成立黑龙江省首个大学生生态文明宣教中心,以大学生为主要力量,以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为目标,面向社会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和科研服务。学校现有生态类社团20余家,成员近万人,常态化开展湿地保护、环保宣教、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实践活动,带动公民提高生态意识。
学校的“绿色使者志愿者协会”成立26年,定期向小学生进行环教,把“举手做环保”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协会荣膺国家级生态大奖——第七届“母亲河奖”。学校连续41年参与承办黑龙江“爱鸟周”活动,联合哈市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现场放飞鸟类、保护鸟类等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鸟类保护知识。学生社团近3年累计撰写《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等环保类调研报告100余份。
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毛皮标本馆等校内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每年接待游客、参观者数十万人,提升公众对森林的了解和热爱。学校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1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学校先后两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三育人”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复兴征程写新篇
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初心是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东北林业大学用党建护航立德树人,结出了累累硕果。
学校党委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林学院党委书记宋妍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林学院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工党支部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材料学院木材科学与技术党支部、林学院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机关党委学工武装党支部也分别入选第二批样板支部建设行列。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党支部、动保学院动物保护研究生党支部先后获批建设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林学院森林资源管理系师生党支部获评“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并入选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党支部入选首批黑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2个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案例分获“全省高校党建创新案例”最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李继红、李英禹、贾杰、周学红在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屡获佳绩。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工党支部、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党支部、林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等四个党支部被评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百优”党支部。
榜样是标尺,是引领,也是方向。学校通过典型引路,骨干支撑,使广大师生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李坚院士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马建章院士荣获“全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学校还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创新创业标兵”“龙江工匠”等一大批优秀典型。他们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投身改革实践,攻坚“双一流”建设,激励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
学校党建工作的成效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重量级媒体宣传报道。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
学校有“建校伊始、创业维艰”的坚定信念
有“人拉犁”的坚韧执著
有“团结拼搏、自我激励
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强劲动力
有“十年磨一剑”的壮志豪情
今天,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同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将带领全校师生员工
以东林梦凝聚力量
以抓改革激发活力
以改作风振奋人心
艰苦创业、奉献担当
坚毅忠诚、拼搏创新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
砥砺再出发,创造新辉煌!
历届党代会详情点击:
https://nefu13.nefu.edu.cn/lshm.html
近
/期
/发/布
RECOMM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三行情诗征集——在校庆留下你同校园的回忆
《光明日报》整版篇幅刊发学校70年成就巡礼
重磅推出 | 东北林业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咨询会暨线上校园开放日来啦!
图文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新闻网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 王思邈
设计 | 崔唯佳 申晋瑜
编辑 | 李盈盈
校审 | 郑赵毅 姜水晗 申晋瑜